高校素质教育课程建设是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关键。本书力图多维反思素质教育的理念,探求构建理工科大学创新性、规范化的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新路。既着力解决素质课程的系统、位序、均衡等结构性问题,形成核心课程群、骨干课程群和延伸课程群;又深挖课程的育人潜能,在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和实效性上做文章,重思想、守规范、显特色。本书凝聚着一群素质教育求索者的知与行,既可以视为中国高校加强素质教育的一个缩影,也可以当作素质教育课程建设新探索的一个案例。
中国古来关于“民”的名词众多,如“生民”“庶民”“臣民”“四民”“乡民”“山民”“边民”“良民”“遗民”“流民”“贱民”“刁民”“小民”“罪民”等。这里面有表示身份的,有表示职业的,有表示居住区域的,有表示品质的,有表示褒贬的,有表示生存状态的,有表示蔑视与指责的,也有表示自我谦卑或认罪的。
但民的别称固然多,就是没有“公民”。然而,公民在现代文明系统中,其地位却是重要、关键、无可替代。
我们今天的素质教育,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理解,公民教育都应该排在前面。因为它必要于市场经济,必要于法治形成,必要于现代化大业,也必要于学生的全面发展。
清华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80年6月,是由教育部主管、清华大学主办的综合出版单位。植根于“清华”这座久负盛名的高等学府,秉承清华人“自强不息,厚德载物”的人文精神,清华大学出版社在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里,迅速成长起来。作为来自一流大学的出版单位,清华大学出版社始终坚持弘扬科技文化产业、服务科教兴国战略的出版方向,把出版高等学校教学用书和科技图书作为主要任务,并为促进学术交流、繁荣出版事业设立了多项出版基金,逐渐形成了以出版高水平的教材和学术专著为主的鲜明特色,在教育出版领域树立了强势品牌。目前,清华版教材已在全国一百多所院校得到广泛使用。高品质、多层次的计算机图书是清华大学出版社的一大品牌支柱。20世纪80年代末,在席卷全球的信息化浪潮中,清华大学出版社快速切入计算机图书市场,逐渐成为并一直保持这一市场的领先地位,为发展中国计算机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。
(展开)